台大園藝系教授陳右人建議,市售飲料最好能多比較「茶飲身分證」,檢查外包裝標示。

 

 

                    【華人健康網/特別報導】                                     2015年10月26日 10:00                                
        
 

台灣人愛喝茶,其中又以手搖現泡茶飲為最多,但近年茶飲農藥超標風波,使得消費者對國內食品安全沒信心。前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場長、現為台大園藝系教授陳右人建議,市售飲料最好能多比較「茶飲身分證」:注意茶葉來源、注意茶葉是否通過檢驗、檢查外包裝標示。

茶飲身分證之一:注意茶葉來源

網路謠言不時流出市售飲料成本能夠壓低,其實是混用劣質茶葉。事實上,茶飲用的茶葉,成本與其產地生產成本及知名度有關,同時不同用途,品質評定標準也不一樣。所以,很多低價的茶作為用於茶飲用時,品質不一定低於高價的茶。

最重要的是要瞭解茶葉的來源,也就是說,第一步驟就是了解茶葉產地與其追溯性,消費者應盡量選購產地來源透明的茶葉,才能初步篩掉將劣質茶葉喝下肚的可能性。

進口茶多來自越南,在越戰時,越南曾被美軍噴灑橘劑,消費者擔心會對身體帶來傷害。陳右人說明,橘劑確實會對環境帶來負擔、殘留在土壤中,但是,茶葉不太容易吸收橘劑,且越南栽種茶葉的地區通常不在美軍橘劑殘留區,更何況茶業改良場每月定期監測茶葉中橘劑的殘留,均未檢出,因此不用過度擔心。

茶飲身分證之二:了解茶葉是否通過檢驗

陳右人補充說明,雖然越南茶衛生及安全並沒問題,紅茶與綠茶品質雖也比不上臺灣高檔的紅茶與綠茶,但仍能符合一般茶飲之用。不過台灣茶葉在栽種的技術及管理制度上都較值得放心。以農藥殘留檢驗來說,台灣茶葉採高標準檢驗,無論國產或進口茶,會檢驗茶葉本身,加上因農藥多不溶於水,所以茶湯中難以檢測農藥殘留,讓飲茶多一分保障。

面對日益增高的消費疑慮,業者除了配合主管機關規範外,不少業者都會自行送驗。近來積極開發現調茶飲的全家便利商店就表示,目前已自主送驗310項農藥檢驗,尤其是所使用的進口日本抹茶,因為是被磨成粉末,直接沖泡後,連茶葉一起飲用,所以檢驗標準又較一般茶葉嚴格,都需附輻射證明、進口報關單、輸入許可證、原產地證明等等,至於紅茶、烏龍茶飲多來自日月潭及台灣其它地區。

茶飲身分證之三:檢查外包裝標示

消費者選購現泡茶飲,除了注意產地和農藥殘留的問題外,食藥署已經要求超商及連鎖飲料業者,需要標示販售茶飲原料產地、咖啡因 ,以及糖含量,也可提供民眾作為選購的參考依據。

其中咖啡因含量,超過201毫克標示「紅色」以示警,101~200毫克則是「黃色」,100毫克以下則為「綠色」,透過人類視覺對顏色的敏感性,也能提醒消費者一天避免攝入過多咖啡因。

食藥署甚至規範標示文字大小,業者需在店內點餐單上註記,或張貼懸掛立牌等,以明顯辦明的方式標示,以供參考。實際走訪各大便利商店及連鎖飲料業者,目前多符合規範。

陳右人建議,民眾攝取茶飲毋須過度擔心,只要仔細檢查茶葉身分證,避免喝下來路不明茶葉,選用產地標示透明的茶飲,將能過濾掉多數不合格的茶飲,為健康把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春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