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年輕人飲食偏好肉類等高油脂食物,膳食纖維攝取不足且運動量少,導致瘜肉和大腸癌的發生有增加的趨勢。

 

 

台灣平均每37分鐘就新增1名大腸癌患者,高居所有癌症之冠,而台灣癌症基金會發現30至49歲接受大腸鏡檢查的個案中,瘜肉發現率達59%。醫師表示,多吃肉、少吃菜是造成年輕人罹患腸道瘜肉的主要原因,呼籲民眾每日應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多運動,才能遠離瘜肉和大腸癌的威脅。

腸道瘜肉年輕化 近5成恐惡化成癌

台灣癌症基金會連續4年舉辦「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去年(102)的報名民眾中,共有701人接受大腸鏡檢查,403位發現腸道瘜肉,發生率高達57%,其中48%瘜肉屬於腺性瘜肉。

腺瘤性瘜肉分低、中、高惡性度三種,均有可能演變為癌症,而高惡性度腺瘤瘜肉就會被歸為癌前病變。為了避免瘜肉受基因突變影響而癌變,臨床會建議患者盡快手術切除,早期發現的瘜肉。

大腸癌好發於老年人,目前國民健康署針對50至75歲民眾提供每2年1次的免費糞便潛血篩檢,以期早期發現大腸癌的徵兆,及早治療。但從去年的「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中,發現30至39歲族群被追捕到瘜肉的比例達51%、40至49歲的瘜肉追捕率高達64%,顯示瘜肉孳生有年輕化的趨勢。

年輕人長瘜肉 高脂飲食、少蔬果是主因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腫瘤科主任賴基銘進一步分析30至39歲的瘜肉族群,發現僅9%有家族史,顯示家族史不再是提早篩檢大腸癌的唯一指標,應該將危險因子擴大至生活型態,包括過多紅肉攝取、高熱量、高動物脂肪食物、低纖維、蔬果飲食少,以及久坐少動型,建議此一族群也都應該提早開始自主健康管理,將篩檢年齡提前,以避免讓瘜肉癌化的悲劇發生。

賴基銘醫師表示,過去就曾收治1名16歲男學生,沒有大腸癌的家族史或遺傳基因,但平日愛吃香腸、麥當勞、炸雞、油炸類餅乾等高熱量食物,幾乎不吃青菜,就醫檢查時已是大腸癌第3期。

遠離大腸癌不要等 高危險族群趁早篩檢

如何早期發現瘜肉、遠離大腸癌的威脅?賴基銘醫師提醒,若連續3天出現血便症狀,就應該要盡快做糞便潛血檢查,臨床發現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反應可達8至9成,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後,20%至30%有腸道黏膜孳生瘜肉的現象,其中5%會轉化為癌症。

此外,針對瘜肉發生率越來越高的年輕族群,醫師也建議依據個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性,在不同的年齡啟動篩檢時間表,且平日做好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害的習慣,才能避免瘜肉和大腸癌上身。

1. 若有家族性大腸瘜肉症者,應從青少年時期開始,每年做1次大腸鏡檢查。

2. 若有10年以上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或潰瘍性大腸炎者,30歲起應每1至2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3. 無大腸癌家族史和基因,但經常攝取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食物或久坐不動、嗜菸酒者,自40歲開始應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且每3至5年做1次大腸鏡檢查。

4. 無家族史和遺傳基因的一般民眾,建議50歲以後,除定期糞便潛血檢查之外,每3至5年做大腸鏡檢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春風 的頭像
    春風

    春風

    春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