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2日電)泡湯調節自律神經有好處,不過,民眾泡湯泡到心肌梗塞的憾事時有所聞。醫師提醒,泡湯前應先量血壓,太高或太低不宜,年輕人也應警覺,心血管疾病不是老人專屬。
每年冬天都是心血管疾病發病高峰,因低溫會讓血管收縮,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壓上升,使心臟負荷增加;心臟冠狀動脈也會收縮,尤其在心臟血管已有動脈硬化狹窄處,更易受寒冷而縮緊,造成血流不順暢,加劇心肌缺氧、心絞痛症狀。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長蔡清標表示,心臟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第2名,其中又以急性心肌梗塞導致猝死居多,每年也都發生一些泡湯溫差引起心血管問題案例,顯見泡湯前應多注意血壓、心血管保健。
他說,溫泉的溫度較高,可使人體大量出汗,心跳加快,出汗會脫水,血液濃度會增加,可能讓心血管、腦血管有阻塞風險;泡湯溫度高,血管急速擴張,血壓降低,腦、心臟易缺氧,也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危機。
不少年輕人自恃身強體壯,不會有心血管問題,泡湯也百無禁忌,不過,蔡清標曾收治一名37歲男性、有運動習慣的陽光男,沒有心血管病史,但前陣子突然感覺胸悶,健檢時用心臟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時發現,冠狀動脈先天長錯方向,若激烈運動就可能因為血流不均引發心肌梗塞。
他提醒,泡湯有益舒緩身心,但泡湯前後應量血壓。若收縮壓低於100毫米汞柱,可先喝一些運動飲料、適度休息,等血壓好一點再泡湯;若血壓高於160毫米汞柱,也是先休息,可吃降血壓藥,待血壓降到140、150毫米汞柱再泡。
若血壓不穩定,蔡清標建議,泡湯應循序漸進,從低溫開始泡,且從腳到腰再到身體,若血壓仍不穩定,應泡腳就好。
泡湯也要注意姿勢性低血壓,蔡清標表示,泡湯結束應在湯池旁稍做休息,等身體恢復後再站起來,避免一下子改變姿勢頭暈、休克。1041222
(以上美圖 來自網友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