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乳癌患者別放棄治療!1名罹患第3期三陰性乳癌的黃女士,接受多次化療後腫瘤仍持續長大,灰心沮喪之餘,另找尋醫院做第二意見的諮詢,病理切片發現原三陰性乳癌已惡化為更棘手的「轉形性乳癌」,發生率僅1%,因此變更治療方式,經6個持續治療和照護,目前恢復狀況良好,但需定期回診追蹤。
這名55歲黃女士是在去年6月被診斷出第3期「三陰性乳管型乳癌」,進行前導性手術前的化學治療多次,腫瘤不見好轉,甚至在3個月內從原本的7公分成長到12公分,病況惡化,體力持續下降,沮喪之際,決定到其他醫院做第二意見的諮詢。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腫瘤整合照護團隊收治個案,在病理切片、確定組織型態後,發現黃女士的乳癌型態已由原先的乳管型轉化為少見且較惡性的「轉形性乳癌」,發生率僅1%的乳癌型態,5年存活率較差。
什麼是「轉形性乳癌」?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廖志穎表示,「轉形性乳癌」是一種乳管癌轉形為麟狀上皮分化異常的癌症,型態介於乳腺癌和皮膚癌之間,但因病灶部位在乳房而得其名。轉形性乳癌也是三陰性乳癌的一種,一般人難從外觀辨別差異,主要差別在於腫瘤分佈不均勻化,需切片檢查才能判斷,若腫瘤位於上皮部位,通常為轉形性乳癌;若腫瘤位於乳腺管,則為三陰性乳癌。
轉形性乳癌的形成原因不明,治療沒有標準化方案,但根據臨床經驗,通常會先採用三陰性乳癌的治療方式,若症狀不見好轉,再動態調整治療策略。
轉形性乳癌 治療策略動態調整
以黃女士為例,醫療團隊考慮到原醫院的治療未能發揮預期效果,改用新的乳癌標靶用藥搭配高劑量放射線治療,達到第一步抑制縮小腫瘤與培養病人體力的目的,再進行手術切除長達12公分的腫瘤,手術後並進行第三線微小管動態抑制劑輔助性化療,經過約6個月的治療和照護,目前恢復狀況良好,擺脫當初治療無效的陰霾。
但是,廖志穎醫師表示,轉形性乳癌的惡性高,有復發的可能,因此治療後的定期追蹤和檢查絕對少不了,尤其初期的回診頻率需更頻繁。
乳癌人口年輕化 定期乳檢保健康
無論是三陰性乳癌或轉形性乳癌,廖志穎醫師提醒,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臨床上遇過最年輕的乳癌患者才25歲,建議民眾要定期進行自我乳房檢查,如果發現摸到硬塊、乳房皮膚色澤或紋路改變、表皮凹陷、乳頭外型改變或有分泌物,請盡速到醫院乳房外科進行進一步檢查。
此外,國民健康署也針對45-69歲女性、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補助每2年1次的乳房攝影,民眾可多利用此資源到醫院進行檢查,確保健康,一旦確定罹癌,不要過度憂慮或逃避,透過醫師專業的評估與治療,治癒機會仍舊很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