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p_F23_20110806124558265

 

 

咖啡奶油球的真面目是?

前幾天,在一家可外帶的咖啡館看到一名年輕女性,她正拿著托盤講手機,托盤上放了幾杯剛買的咖啡。「咖啡好了,需要幾個奶油球呢?」我想她大概是受同事或朋友之託來買咖啡的。「○○小姐跟△△小姐不在座位上?這樣啊!那好吧!我就拿差不多的數量回去好了,反正是免費的。」在她面前,可免費取用的奶油球堆積如山。她隨意抓了五、六個放入紙袋,然後大步邁出店門。我要在這裡問讀者一個問題:為什麼「咖啡奶油球」可以隨意取用呢?你想過這個問題嗎?

我經常在演講時,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認為咖啡奶油球是用什麼製成的呢?」

「咦!我從來沒想過這種問題。」所有人露出困惑的表情,大部分會回答說是「牛奶」、「鮮奶油」等。但是,其實「咖啡奶油球」並不是由牛奶或鮮奶油製成的。

在植物油裡加入水,利用添加物來呈現乳化狀態,製成「牛奶風味的東西」,這就是「咖啡奶油球」的真面目。比起使用牛奶或鮮奶油,植物油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所以,才能提供大家「隨意取用」。

關於這一點,只要仔細看「包裝背面」就知道了:植物性脂肪、乳化劑、黏稠劑、pH調整劑、色素、香料。包裝背面會有這樣的標示,至於「牛奶(生乳)」則隻字未提。請注意接下來的區別,前面我指的是外包裝;現在打開包裝,仔細看各個奶油球容器,就會發現,上面也沒有「牛奶」的字眼,只標示了「咖啡用奶油」、「咖啡鮮奶油」等。

雖然我前面曾寫到,要去看「包裝背面」的原料標示。但這標示只印在裝奶油球的外包裝上,至於奶油球容器上,則是沒有標示的。根據食品衛生法的規定,像這樣的小容器或小包裝(三十平方公分以下)是不需要標示的。關於這一點,我後面會再詳述。因此,當奶油球被放到咖啡館或餐廳時,就算想要確認「包裝背面」的原料標示也沒辦法。

水、油與「白色粉末」製成咖啡奶油球

「在植物油裡加入水,使其呈乳化狀態,製成牛奶風味。」我前面雖然這麼寫著,但如同大家所知,在普通狀態下,水、油是無法融合的。因此,添加物就登場了。

首先要使用「乳化劑」。乳化劑就是界面活性劑,只要加進去,油和水會在瞬間混合,乳化為牛奶一樣的白色。

但是,這樣還是沒有牛奶般的濃稠感,因此,就要用黏稠劑「加工」製造。乳化劑跟黏稠劑都是「合併標示」(後述),所以無法得知用了多少種類。最後加工階段則用「焦糖色素」,藉著極淺的褐色,調整得非常像奶油色。為了延長保存期限,則加入「抗氧化劑」,最後,再加入有奶油香味的「香料」。所以,你每次加入咖啡的「牛奶」──其實是用水、油與多種添加物所製成的「奶油風味沙拉油」。

我在演講會上,經常現場將水與油乳化,做出「咖啡奶油球」,每次會場都會傳出「喔!」的驚訝聲,因為沒有人知道這個「內幕」。事實上,法律沒有規定不可以用植物油來製作奶油,但這很明顯是「仿商品」、「偽造商品」,不是嗎?

事實上,加工食品就是有很多這種「模仿」、「造假」。

但是,我們消費者難道就沒有值得反省的地方嗎?為什麼在咖啡館或家庭式餐廳,咖啡鮮奶油會堆積如山,且可以「隨意取用」?──到底有多少人會抱持這種「單純的懷疑」,而去思考理由呢?(當然,我並不是說所有可以隨意取用的東西都可疑。)

不只是咖啡鮮奶油,對於其他食品,那些毫無懷疑、毫無問題意識的使用者,永遠都會上廠商的當。在目前「偽造食品」、「假食品」橫行的時代,我們更應該有認清「真品」的眼光。

本文出自世茂出版《恐怖的食品添加物--教你看穿食品安全的騙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春風 的頭像
    春風

    春風

    春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