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心臟病發作,心臟肌肉就會受傷甚至壞死,對心臟造成結構性損傷。

 

心臟病長期高居國人死因前3名,衛福部統計,65歲以上每5人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全台竟高達149萬名心臟病患者。心臟病發作死亡率高,若是有幸撐過,大半的心臟肌肉也會損傷壞死,提高日後併發症及死亡機率。國外研究發現,預防心臟病再度發作,首重心臟肌肉的修復,而藥物的新秘方可能就藏在「水藻」中。

根據美國《Inquisitr》網站報導,美國史東尼‧布魯克心臟研究所(Stony Brook Medicine’s Heart Institute)參與了一項跨國名為「PRESERVATION」的心臟病臨床研究,發現水藻中有一成份「BCM」(bioabsorbable cardiac matrix),對於曾經心臟病發作,且因此心臟肌肉受到大幅損傷的患者,能幫助修復心臟肌肉,減緩日後心臟病發作的機率。

心臟病發作使心臟肌肉受傷 容易再度發作

一旦心臟病發作,心臟肌肉就會受傷甚至壞死,對心臟造成結構性損傷,伴隨著突起的「瘜肉」,並會增加日後再次發生心臟病,或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團隊發現,從水藻中萃取出BCM,再將其注射至受損的心肌上,能夠預防結構性損傷產生的瘜肉,幫助心臟肌肉的修補,更可以降低日後再次發作的風險。

此項研究對心臟病的防治十分重要,因為只要曾經因心臟病發作的患者,約有60%的人會有心臟肌肉功能減弱的困擾,40%的人也會再次有心臟病發作,或心臟衰竭的症狀。帶領史東尼‧布魯克心臟研究所團隊的路易斯.古柏(Dr. Luis Gruberg)指出,一旦病患被確診為心臟衰竭,約25%的機率會在第1年死亡,而5年內內死亡的機率更高達50%。

水藻BCM與鈣合成保護屏障 助心臟肌肉修復

美國《福斯新聞網》(Fox News)也詳細報導實驗手法,解釋當心臟病患者發病,醫師開刀搶救時,會把阻塞的冠狀動脈切開,移除血塊,再放入氣球和支架撐開血管,讓血液流通回歸暢通狀態。2至4天之後,若病人同意參與實驗,醫師則會再將BCM劑注入冠狀動脈內,並密切追蹤3個月,而後再繼續追蹤3年。

古柏醫師指出,BCM與血液中的鈣會作用,合成一個保護的矩陣屏障(matrix),在2至4個月之內會慢慢被身體吸收;這段期間也正是心臟自我療癒的關鍵時刻,若能夠利用這段時間預防結構性的損傷,就等於幫助心臟復原,降低日後併發症的風險。

古柏醫師表示,雖然此項研究在2年前展開,共15個醫療中心合併研究,總共有292位病患已進行到第二階段的研究,但是,現階段要判定水藻對心臟恢復的功效,還言之過早,現階段的研究因為招募病患困難,所以還會需要更多研究來證明。

【健康小叮嚀】:

心臟病是可以預防,除了避免菸酒、高膽固醇、高脂肪的飲食,並應該保持運動,有助擁有強健的心臟,遠離心臟病。此外,冬天天氣寒冷,血管容易急速收縮,血壓較不穩定,應該注意保暖,並避免吃太多含酒精的進補料理,遠離一切容易引起血壓大幅度波動的因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春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