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類風濕關節炎是國人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是全民健保重大傷病之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梁統華表示,類風濕關節炎的破壞力強,若未好好治療,可能會成為殘廢,平均壽命也會縮短。提醒停經前後的婦女,若出現關節腫脹,不宜輕忽,目前也有很好的藥物治療,可避免日後關節破壞變形。
在30年前,類風濕關節炎幾乎無藥可治,症狀以全身對稱性的周邊關節慢性發炎為主,也會造成其他各器官發炎和侵犯。過去約有三分之二的病人,因為周邊關節到處被破壞,而變成殘廢。現在醫療技術進步,為類風濕關節炎病患帶來曙光,若能早期診斷和治療,不僅能避免將來關節破壞,透過新一代免疫調節藥物,也能使部分受侵蝕的骨頭回復完好。
梁統華表示,類風濕關節炎的初期,多半只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狀,包括倦、噁心、全身無力、骨頭肌肉隱隱作痛等,之後才出現關節發炎。大部分的病患,會出現慢性多發關節炎,少數會有急性多發性關節炎和關節疼痛,並伴隨如發燒、淋巴腺腫大或脾臟腫大等症狀。若長時間不活動,則會出現關節僵硬的狀況,好發於清晨剛睡醒時。典型的侵犯關節,位於手腕和手部小關節,若長期發炎未癒,會引起關節變形,而變成殘障。
對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若使用止痛消炎藥,雖然可以緩解關節腫痛等不適感,但無法改變疾病進展;類固醇可控制病症,不過長期且大劑量使用下,可能有副作用產生。梁統華說,目前治療建議使用抗風濕藥物,透過醫師監控下,可避免多數的併發症,此類藥物使用大致安全。最新標靶療法,如抗腫瘤壞死因子和T,B細胞抑制劑,雖然效果顯著,但需要由過敏免疫風濕專科醫師評估,符合健保規定才能使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