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文提供/常春月刊】                                     2015年1月12日 09:00                                 

 

天冷,是享受火鍋與進補的季節,加上歲末年終,尾牙、餐敘總是特別多,在吃進大魚大肉的同時,潛藏的疾病也可能伺機襲擊!其中,有明顯年輕化趨勢的「痛風」,一旦引爆,可是會痛到要人命!

年輕上班族邱小姐,從沒想過自己會跟「痛風」扯上關係,直到最近一個月來,頻繁的應酬及聚餐後,有天清晨竟在家中被痛醒,低頭一看,單腳大拇趾已腫得像「麵龜」般,痛到不能下床、也無法行走,最後咬牙撐到醫院求診。經醫師診斷,確認是急性痛風發作,嚇得她再也不敢暴飲暴食、豪飲不忌口了!

下肢關節腫痛 恐致關節變形

國泰醫院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曹正婷指出,「痛風」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約為9:1,其發生原因除了家族史、肥胖之外,和飲食及社交習慣也有明顯相關。臨床上,有病人「只喝了4碗薑母鴨的湯」就引起痛風發作;聚餐過後,「一個晚上就跛腳」的也大有人在,嚴重度不容忽視。

「痛風」是一種身體內普林(Purine,或稱嘌呤)代謝異常的疾病,血液裡尿酸濃度過高,醫學上稱為「高尿酸血症」。當關節內有不穩定的尿酸結晶,被身體的免疫系統偵測到時,就會誘發白血球聚集,並吞噬尿酸結晶,因而引起局部關節的發炎反應。

患者的症狀通常是在單一關節出現紅、腫、熱、痛情形,75%發生在第一大腳趾、膝蓋、腳踝等3個部位,每一次發作,會在這3個關節當中的一個出現疼痛,幾次之後,則可能會換到其他兩處,之後進入慢性期,就會有多處關節都發炎疼痛。

急性痛風常半夜痛醒

痛風依照疾病活性,分為「急性期」、「慢性期」、「間歇期」:

1.急性期:

如果前一天應酬喝酒或吃大魚大肉,容易突然地痛風發作,因此,痛風常發生在半夜,關節有紅、腫、熱及嚴重疼痛情形,有時還會發高燒。

2.慢性期:

經過約2至3年治療,仍一直都有關節痛的患者。此時期的痛風發作頻率顯得越來越密集,幾乎天天都有關節痛,且發炎部位從原本的下肢為主,到最後連手部關節也有,甚至出現痛風石及關節變形的情形。

3.間歇期:曾有過痛風發作,但症狀已退去,屬於病情穩定控制期,是最好的狀態。

曹正婷表示,急性痛風可以在飯後幾個小時內即發作,有家族史或病史的人,絕對要注意暴飲暴食帶來的影響。尤其酒類比吃肉更會立即造成體內尿酸結晶的不穩定,引起痛風發作,許多年輕患者自恃身強體壯,夜夜笙歌、喝酒跑攤,等到出現症狀才知道,原來自己有痛風體質(家族史),根本沒本錢這樣喝。

此外,醫師也提醒,不只是冬季,在夏天也常見因喝太多飲料、水分相對補充不足,加上流汗較多,結果導致體內尿酸結晶升高,而引起局部痛風發作的病例,甚至有人「20歲即第一次發作」,顯示痛風已不再是年長、肥胖者的專利,且並不局限於男性,女性如果過量飲酒、少喝水,也可能遭受痛風攻擊。

冬季好發 避免飲食沒節制

天氣一冷,不只是進補的季節,同時也是舉辦年終尾牙、婚宴的旺季,跨個年,還有農曆新年、春酒等一波接著一波,對於痛風患者來說,可真是一大考驗。

如何讓惱人的痛風不發作?曹正婷指出,痛風患者的飲食控制,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格,「只要不是天天吃大餐,或是暴飲暴食就沒關係,吃個喜酒也ok」,但必須要嚴格控制喝酒。

食物當中以肉類、內臟、湯頭等普林值含量較高,在進入身體代謝後,可能會導致尿酸濃度升高,因此若處於痛風發作急性期,建議暫時避免攝取這類高普林食物。有人說豆芽菜及黃豆製品(豆干、豆漿等)等也含有高普林,曹正婷表示,這是錯誤觀念,研究已經證實,豆製品並不會造成痛風發作。

急性發作,忌自行用藥

一般人血液裡正常的尿酸濃度為7mg∕dl(毫克∕分升)以下,當尿酸濃度高於此數據時,就可能引起痛風發作。急性痛風的診斷,以抽血檢驗尿酸值為主,如果發炎部位是在膝關節處,還會多抽關節液,來檢查當中是否含有尿酸結晶,經確診後,則採取藥物治療。

痛風常用藥物有黃金三角,包括類固醇、降尿酸藥「秋水仙素(Colchicine)」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目的都是在消炎、止痛,醫師會視病情嚴重度及症狀,選擇其中一種或多種合併使用,通常第一線會以秋水仙素和NSAIDs藥物為優先。

曹正婷強調,當出現急性痛風時,千萬不要「自作聰明」隨便吃藥,可以在家先冰敷發炎部位,降低不適感,並且多喝水,隔天一定要看醫師,由醫師診斷並開立處方。有許多病人自行跑去藥房買藥,或是拿以前發作時醫師開的藥來吃,結果卻讓病情變得更不易控制。

她解釋,間歇期的患者才適合服用降尿酸藥物,可用來預防下一次的痛風發作,但對於急性痛風患者來說,在發作時如果誤食過量降尿酸藥物,會造成尿酸結晶更加不穩定,反而會讓發炎情況難以獲得緩解。

預防發作 藥物+飲食控制

目前痛風的治療是以藥物為主、飲食控制為輔,有發作過痛風的病患,尿酸控制目標應低於6mg∕dl,從未發作過痛風者,尿酸目標則低於7mg∕dl即可。間歇期痛風患者是相對情況最穩定的族群,除了服用藥物外,也應特別注意生活習慣和飲食的調整。

舉凡啤酒、紅酒、高粱、威士忌等,不管哪一種酒類都該避免。飲食方面,痛風患者並非不能吃魚吃肉,而是要避免暴飲暴食。此外,會誘發痛風的高普林飲食多以葷食為主,特別是肉類的普林,因為可溶解到湯汁中,所以火鍋湯、魚湯、海鮮濃湯等都要適量攝取,否則就算不吃肉,光喝一鍋湯也可能導致急性痛風。

有研究顯示,尿酸生成受飲食的影響,遠不及體內細胞自行合成來的重要,因此,目前臨床治療上不再過度強調「低普林飲食」,患者只要按時服藥、定期追蹤,並配合整體的均衡營養原則,適度限制普林的攝取,也能過正常生活。

痛風一定會關節病變?

答案是肯定的。曹正婷表示,痛風一定會有關節病變,有時光是從X光片上,就可以看到痛風患者的骨頭被「吃掉」了,也就是被痛風石給占據,這是一種不可逆的病變,只能靠藥物及飲食控制,來減少慢性痛風的發生,以及關節變形。

普林、尿酸、痛風的關係

普林和嘧啶(Pyrimidine)都是人體遺傳物質DNA的基本構造。尿酸則是普林代謝後的最終產物,其來源有二:一是食物、一是體內自行結合。

由於食物中所含有的「核蛋白質」,經消化分解後會產生「普林」,「普林」經肝臟代謝後形成「尿酸」,因此,當蛋白質攝取過量時,尿酸的合成就會增加,一旦出現代謝異常,過多的尿酸結晶沈積在關節無法排出,就會引發痛風。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82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春風 的頭像
    春風

    春風

    春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