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45

 

如果說人體的每個關節都很重要,那麼脊椎和骨盆所代表的就是一根立於石基上的砥柱,而下肢、上肢和顱骨都是它的延伸,當然,這是純粹從解剖學的觀點來看。

人體的脊椎是由24節脊骨組成,對於失去活動力與彎曲度等情況極為敏感。事實上,脊椎的造型是由三段弧度構成:頸椎前凸、脊椎後凸與腰椎前凸。然而在坐姿、地吸引力和肌肉漸漸失去張力等因素的影響下,脊椎的弧度會很容易發生變化,而對扮演脊骨間避震器的椎間盤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從上圖我們發現椎間盤是由層層環狀組織組成的外環,以及富含水分膠質的髓核所組成。當我們躺下或睡覺的時候,脊椎就不再受到地吸引力的垂直壓力所影響,髓核會因為吸收水分而膨脹。每日晨醒時,我們之所以覺得脊椎很僵硬,就是因為椎間盤髓核膨脹的緣故。清醒後,這種僵直的感覺可能會在接下來至少半個鐘頭裡,抑制脊椎任意彎曲或伸展,好讓椎間盤髓核先將部份的水分排出。事實上,脊椎在晨醒後頭幾分鐘的彎曲會對髓核及椎間盤外環纖維造成極大的壓力。不幸的是,每天早上我們醒來之後,就會坐下來吃早餐,然後坐上公車、汽車或騎自行車去上班、上課。

每天長時間的坐姿會讓椎間盤承受非常大的壓力。這些壓力與站姿所承受的壓力不同,它們的分配並不均一,結果使得椎間盤一側所受到的壓迫會比另一側來得大。這會造成兩種結果:第一、椎間盤無法立即回到原本的位置,這就是為什麼有時我們彎腰撿拾地上東西,或坐了太久突然運動脊椎時,會「不小心」閃到腰或出現坐骨神經痛的情形;第二、腰部位置經過多年反覆伸展,可能會造成椎間盤纖維外環撕裂,就算施加在脊椎上的壓力其實微不足道。這時候,椎間盤髓核可能會向外側脫出,造成椎間盤突出,而且還可能壓迫並刺激神經,導致一般性的坐骨神經痛。

(以上美圖 來自網友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春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