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年,人類排放490億公噸二氧化碳,當中約25%是間接由製造電力、熱力時所產生的。

 

「氣候變化是事實,而我們是罪魁禍首。如果我們不採取

行動,問題將會愈趨嚴重。解決方案其實可行並不昂貴,

但我們只有很少時間。」 ——英國《衛報》⋯⋯

 

星期日, IPCC(聯合國跨政府氣候改變委員會)在德國

柏林發佈最後一份評估報告,結束七年以來,過千位專家

在三個工作組審編數以千計的學術報告、批改超過十萬評

論的海量工作。第一工作組去年十月發佈《自然科學基礎

》報告,指出全球暖化「幾乎肯定」是人為;第二工作組

三月底發佈《氣候變化 2014:影響、適應和脆弱性》,

警告各國準備迎接氣候變化的嚴峻威脅。


圖:via flickr/Time to Click

 

2009 年各國在哥本哈根達成無法定效力的協議,甚中一項為「如

要避免危險的氣候變化,應保持氣溫上升低於 2°C」。當時科學

指出,要達到此目標,全球溫室氣體淨排放量必須立刻減至

零,甚至需要負排放(由空氣回收多於排放)。

不過,踏入2000年後,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減反增近倍,上世紀末

40年每年排放4億公噸至近10年的每年10億公噸;而當中七成八的

增長來自燃燒化石燃料以及其他工業活動,特別是大量興建的煤

電廠。

 

IPCC 七年完成氣候變化評估

 

星期日, IPCC(聯合國跨政府氣候改變委員會)在德國柏林發佈

最後一份評估報告,結束七年以來,過千位專家在三個工作組審

編數以千計的學術報告、批改超過十萬評論的海量工作。第一工

作組去年十月發佈《自然科學基礎》報告,指出全球暖化「幾乎

肯定」是人為;第二工作組三月底發佈《氣候變化 2014:影響、

適應和脆弱性》,警告各國準備迎接氣候變化的嚴峻威脅。

第三工作組的成員,包括來自 57 國 235 位氣候學家,處理過近

四萬條意見後,在最後一份報告《緩減氣候轉變》指出,假如各

國放下分歧,積極、加倍努力採用更潔淨能源,技術上能將暖化

控制在 2°C 之內,所需成本比想像中少很多。

此報告將會為明年底各國在巴黎簽定取代京都議定書的新條約,

提供科學基礎及政策選擇。

 

避免暖化失控,潔淨能源須增數倍

 

《緩減氣候轉變》指出,即使我們已採取多項舒緩氣候變化的措

施,踏入2000年後,二氧化碳 (CO2) 排放量仍倍增,由 1970 至

2000 年間,每年排放4億公噸至其後十月的每年 10 億公噸;而

當中 78% 的增長來自燃燒化石燃料以及其他工業活動。故此,我

們須使用更多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力發電等,緩減問題。據

2010 年數據顯示,再生能源仍只佔總能源供應的 17% ,核能比

例正在減少。要壓止溫升,以之替代煤碳為首的化石燃料,潔淨

能源(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核能等)的使用必須在 2050 年增

長最多 3 至 4 倍 (51%-68%) 。

過去40年,溫室氣體排放不斷上升。

如要在2100年將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430-530 ppm ,必須大幅減少開採化石燃料。

如要在2100年將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430-530 ppm

必須大幅減少開採化石燃料。

除此之外,經濟活動以及人口增長亦是令氣候問題加劇的

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人口增長所帶來的排放,與上

三個世紀大致相約,但經濟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卻顯著上

升,主要來自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的排放,可是,

已發展國家的排放量仍比前者高九倍。報告亦警告,如果

各國不加倍努力, 2100 年的平均地表溫度將比工業革命

前高出 3.7℃ 至 4.8℃ 。現時,中、美兩國是全球最大

的碳排放國家。

值得慶幸的是,更嚴謹的建築標準以及提高汽車能源效率

等措施,能有效節約能源、減排碳之餘,又不影響人類生

活質素。據報告,減排的代價將要犧牲 2050 年經濟產量

的 2-6% ,不過,預測 2050 年的經濟產量將會是現時的

一倍,拯救地球的代價只是將達致倍增的日期延長兩三年

而己。

報告又提到碳交易、減用並不能有效舒緩全球氣候暖化,

應投放資金於更可持續的能源、新技術發展,然而建造新

型的電廠或碳封存技術比傳統煤電成本高,令各國卻步。

 

道德、價值與風險

 

報告亦首次提到氣候問題帶來的道德問題,並將之與我們

對自身、社會的價值觀聯繫起來。現時政府所施行的氣候

措施將會影響後世:未來的人不需付出就能享受成果?又

或是將氣候問題留給他們解決,因為他們比現世更富有?

我們必須要在兩者中取得平衡;報告同時提醒發展中國家

應盡快、決斷地落實減排。然而,報告的其中兩位作者

Grank Jotzo 與 David Stern 於 The Conversation

指,誰會負責援助這些國家轉換低碳能源,以及如何估

算貧富國家的成本與收益將會是難題。他們認為我們對生

態、對環境有情,不應單單以經濟去衡量,如果置之不

理,也一同摒棄社會上很多的價值觀。同時,不同地區也

受不同氣候變化影響,未必能從數字上反映當地實際的影

響,就像海燕吹襲菲律賓以及颶風桑迪席捲美國東部,兩

地人復原與適應的速度也是天壤之別。而即使災難的風險

有多小,我們也不應忽視所帶來的後果,做足準備,因為

我們的決定,將會影響後輩。

 

負排放爭議

 

正如此前的報告一樣,《氣候轉變 2014 : 緩減氣候轉

變》仍然具爭議性,當中最突出的是提及 Bio-energy

with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BECCS) 作為其中一

個「負排放 (negative emission) 」舒緩措施。 BECCS

是先種植樹木吸收大氣中的碳,然後以生物能發電,產生

的碳將會被封存於地底。不過,有批評指 BECCS 要大量

植林,破壞原本的生態;碳封存技術,也從來未曾大規模

裝設,無實質証據証明可行。更有研究顯示, BECCS 有

機會製造更多的污染物。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在去年公布法

案,要求電廠必須設有碳收集及儲存 (CCS) 裝置,以限

制碳排放。

《氣候轉變 2014 : 緩減氣候轉變》是 IPCC 第三份,

亦是明年底十二月巴黎峰會前最後一份的氣候報告,本

年十月將會推出此前三份報告整理、集合版的綜合報

告。

 

 

來源:
Time running out to meet global warming target - U.N. report - Thomson Reuters, 6 April 2014
IPCC report proposes sucking carbon out of the air as climate fix - The Guardian, 7 April 2014
Climate Efforts Falling Short, U.N. Panel Says - New York Times, 13 April 2014
IPCC: emissions cuts are about ehtics as well as economics - The Conversation, 13 April 2014
IPCC report: the scientists have done their bit, now it is up to us - The Guardian, 14 April 2014

參考:
IPCC Press Release: IPCC starts meeting to finalize Working Group III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14: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Full report】

插圖來源:"Climate Change 2014: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IPCC, 2014 -ac/tc

http://thehousenews.com/nature/%E8%81%AF%E5%90%88%E5%9C%8B%E6%B0%A3%E5%80%99%E5%B0%88%E5%AE%B6-%E5%85%A8%E7%90%83%E8%81%AF%E6%89%8B%E5%8F%AF%E5%85%8D%E5%A4%B1%E6%8E%A7/

本文引用自apple516849 - 聯合國氣候專家:全球聯手可免失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春風 的頭像
    春風

    春風

    春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