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qc8j5yBMOMkJ7dQ0KOtBA

 

 

中國時報【林宜慧╱台北報導】

素食當道,吃素丸、素火鍋料,小心選到「披著素食羊皮的葷食」。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99至102年市售素食食品添加葷食的檢驗結果,共15件不合格,其中散裝素丸及素火鍋料為大宗,違規含有豬、雞、魚等動物成分。

食藥署4年內共驗423件素食產品,違規產品中有11件為散裝,分別驗出含有豬、雞或魚等動物性成分;其他4件為包裝素肉乾、素肉等食品,不合格原因包括未標示素食種類或標示錯誤,顯示素食摻葷情形以散裝最嚴重。

弘光科技大學食品安全總中心主任蔣育錚舉例,曾有一名吃素十多年的老太太在路邊素食攤買素丸子吃,一直覺的怪怪又說不出原因,送驗才發現丸子成分「什麼都有」,吃下肚的是豬、牛、魚肉混雜而成的肉丸子。

蔣育錚表示,一般素食摻葷很難從外觀或味道判斷,包裝食品還有標示可確認,散裝食品完全無法查出,只能靠分子生物檢驗技術進行DNA鑑別;尤其在攤販、菜市場賣的食品最容易有問題,民眾在選購素食產品時,建議優先考量有完整包裝的產品。

食藥署研究檢驗組長陳惠芳表示,檢驗不合格的產品都已由各縣市衛生局裁罰,標示應標未標可處3到300萬元罰鍰,若標示不實,例如宣稱純素卻檢出動物、蔥等成分,可罰4至400萬元。

依據歷年調查結果,素食摻葷情形已由93年的25%,下降至去年的5%,不過民眾最好選購有完整包裝的產品;依規定,素食包裝食品都須在外包裝上標示「全素或純素」、「蛋素」、「奶素」、「奶蛋素」及「植物五辛素」等5種字樣,方便消費者辨識。

 

arrow
arrow

    春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