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左起)國衛院教授溫啟邦、心臟基金會董事長呂鴻基、國健署長邱淑媞、中研院士吳成文等人,一起呼籲國人「每日健走15分鐘保健康」。(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你今天健走15分鐘了嗎?世衛組織建議成人每週至少運動150分鐘,但國衛院名譽教授溫啟邦18日公布「新版運動指引」,強調民眾每天只要步行15分鐘,就可達到預防疾病及延長壽命的效果。

國健署長邱淑媞也指出,運動量可「分段累積」,若無法持續30分鐘,分為2次15分鐘或3次10分鐘,效果一樣好,若今日「額度」未達成,明日可繼續努力。

【運動預防疾病】 國內外研究都證實,保持運動習慣可降低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洗腎、高血壓、高尿酸致死風險,及子宮內膜、腸、乳、攝護腺、肺、卵巢、胰臟、胃癌等罹病率。

溫啟邦等人發表於頂尖期刊《刺胳針》的研究也顯示,20歲以上成人只要每天走路15分鐘,可降低14%的死亡風險,並延壽3年。「健走幾乎沒有運動傷害,」溫啟邦強調,「每天撥出15分鐘空檔並不難,實在沒有不運動的理由。」

溫啟邦18日聯合國內醫、學界成立「醫事人員促進運動聯盟」,呼籲醫護人員以身作則,養成運動習慣,並肩負起提醒民眾運動的任務。他分析,國人平均每年就醫15次,只要每次看診,醫護人員都能詢問運動量是否足夠,並提醒每天健走或運動15分鐘的重要性,就能更落實全民運動的目標。

【增加體育課時數】 復健醫學會理事長黃美涓指出,國內以學生族群體適能表現最佳,但畢業後仍保持運動習慣者劇降。「每天運動15分鐘,國內半數成人都達不到。」溫啟邦表示,歐美國家25至50歲運動人口及運動量,為我國4、5倍,究其原因,是國人在就學時期並未養成運動習慣。他認為,各級學校每天至少應安排1小時體能活動課程,傳授各種運動的正確知識,引發學習興趣,運動習慣才能持久。

瑞典等國健保制度已給付醫師為患者量身打造「運動處方」,黃美涓解釋,每個人都應該選擇最適合自己健康狀況的運動方式,例如足底筋膜炎患者雖不適合慢跑,但選擇正確運動鞋及護具,就能健走或使用健身器材。而一般認為較和緩的香功、外丹功等運動,部分蹲姿或旋轉關節等動作,膝蓋有傷者就應避開或修正。

國衛院群體健康所長熊昭透露,國衛院擬與復建醫學會等醫事團體合作,透過架設運動指引網站,或利用社區營造中心、各地關懷據點、里民活動中心等機構,提供民眾有關運動方式的指導及諮詢;從年長者開始,逐步推展到孕婦、各種疾病患者及全民,讓大家都能正確、健康地運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春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