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實習記者徐育媁台北報導】夏季全台高溫炎熱,民眾常會藉由吃冰、戲水、吹冷氣等方式來消暑,但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醒,這幾種常見的消暑方式,若過量或錯誤,不但無法散熱、影響血液循環,罹患「熱急症」,症狀包含熱痙攣、熱暈厥、熱水腫、熱衰竭和熱中暑。
夏天排汗多,消耗能量大,補充水分是簡單、有效的消暑方法。醫師指出,補充水分能快速降低體內溫度,但喝水也有方法,建議少量多次,切勿牛飲,配合清熱解暑的食材及穴道按摩、刮痧等,更能有效排除體熱。
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蔡三郎指出,勿長時間曝曬太陽,注意防曬;另外睡眠不足也會導致火氣旺盛、免疫力下降,容易體力不支。
且中醫師指出,若吃下溫度過低的冰品,會使腸胃道的溫度瞬間下降,不僅影響消化道機能,也影響血液循環;女性更要多加注意,常吃冰會造成經期不順、經痛,末梢血循不良,久了皮膚會失去彈性,氣色變差。
沖冷水澡,能幫助體表散熱,但水溫不宜過低,攝氏25度左右最為恰當;特別在女性月經前後2周,因氣血虛、免疫力差,較不適合洗冷水澡。
冷氣要避免直吹身體,應設定在攝氏26到28度之間;醫師指出,經常出入冷氣房,或患有呼吸道疾病、過敏的民眾,進冷氣房前應先擦乾汗水,或添加衣物,避免毛細孔急速收縮,導致體溫無法調節。
蔡三郎理事長則建議,多吃解暑的食材,幫助降溫。如綠豆、西瓜、絲瓜、苦瓜、冬瓜、茄子等涼性瓜果,和西瓜脆衣煮湯、青草茶,都是解暑止渴、利尿、降火氣的好食材,但也不宜過量,否則可能導致腹瀉。
日本《朝日新聞》也介紹過幾項消暑利器,包括「帶有電扇的陽傘」、不會沾水的「冰晶降溫圍巾」,及能阻隔紫外線、消除異味的「涼感速乾衣」,還有運動冰敷的「涼爽泡沫噴霧」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