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多數人以為成長發育中的小孩,一要吃牛肉、豬肉等蛋白質;有的人則認為吃魚才是最佳蛋白質來源,營養師表示,這一些都是錯誤觀念。

 

 

想要健身當「洛基」,非吃蛋白質不可,但是,吃錯蛋白質,不但變「弱雞」,小心吃掉健康!多數人以為成長發育中的小孩,一要吃牛肉、豬肉等蛋白質;有的人則認為吃魚才是最佳蛋白質來源,營養師表示,這一些都是錯誤觀念。根據調查發現,逾7成的人對於蛋白質的攝取順序,都吃錯了!

根據台灣營養基金會最新出爐《國人蛋白質攝取認知與行為大調查》發現,有高達73 %的民眾不知道最新的飲食指南中,蛋白質推薦順序是以植物性蛋白質的豆類為優先。其實早在2011年,衛福部即發佈過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就特別明確指出「豆、魚、肉、蛋」,為蛋白質攝取的推荐優先順序。

調查也顯示,選擇蛋類、魚類視為獲取蛋白質最好的食物來源佔了近9成左右,更有部分民眾將肉類視為攝取蛋白質的最佳食物選擇。由此可知,國人對於蛋白質的攝取,仍存在一些錯誤的認知。

無肉不歡?當心!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台南陳家一家三代同堂都嗜肉,結果年僅10歲陳小弟弟的阿嬤因擔心他孫子長不大、長不高,便天天準備滷蹄膀、紅燒魚等食物給他吃,希望能透過這些食物多補充蛋白質,幫助發育。

長時間下來,陳小弟不僅成為無肉不歡的肉食族、體重超標,更出現高血脂問題,在一次健康檢查的血液檢查項目中,發現其每100c.c.血液就有高達220毫克的三酸甘油脂,遠高於標準值上限150毫克,倘若陳小弟仍不改變飲食習慣,繼續食用大量的肉類蛋白質食物,恐將使心血管疾病提早找上門。

究竟什麼樣的飲食方式、順序,才能獲得營養又健康的蛋白質呢?一樣是蛋白質,攝取的來源、種類不同,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吳映蓉博士說明,這是因為與肉類蛋白質相比,屬於植物性食物的豆類蛋白質少了魚、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中,所含有的飽和脂肪、膽固醇成分,相較於肉類食物,熱量、油脂含量較低,較不易對人體造成額外的負擔。

飲食中應該避免攝取過多的肉蛋類蛋白質,以免增加飽和脂肪與膽固醇的攝取,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適時的以豆類等植物性蛋白質取代肉類蛋白質,才是兼顧人體營養攝取與健康的良好方式。

豆類為蛋白質最佳來源 4種營養素功不可沒

吳映蓉博士指出,豆類食物的好處,在於其低熱量、低膽固醇的特性。而豆類食物中營養價值最豐富,最易獲取的則是俗稱「豆類之王」的黃豆,尤其黃豆當中含有3種特殊營養素,包括大豆異黃酮、大豆卵磷脂、植物固醇,可說是功不可沒。



其中,大豆異黃酮有減少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的膽固醇LDL-C),與增加高密度膽固醇(好的膽固醇HDL-C)的作用,進而能預防動脈硬化或冠狀動脈相關疾病的發生。而大豆磷脂、植物固醇成分有抑制腸內膽固醇的吸收的作用,故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另外,大豆卵磷脂也有抗脂肪肝的效果。因此,食用黃豆可說是對人體好處多多。

外食族這樣吃!一、三、五豆漿日助改善

不過,吳映蓉博士也強調,市售黃豆食物的選擇多元,但挑選時仍應以非精製、低油烹調為主要考量,至於飲食選擇性受限的外食族也別擔心,大豆蛋白質的攝取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事實上,國人常見的飲品「豆漿」就是一個方便的選擇。

為了推廣植物性飲食正確觀念,台灣營養基金會提出「肉食族謹記!一、三、五豆漿日」計畫。吳映蓉博士說明,如果是餐餐無肉不歡的肉食一族,擔心自已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量,建議不妨選擇每星期一、三、五這幾個上班日,飲用豆漿取代部份肉類,來加強補充植物性蛋白質。同時也提醒民眾,在選購豆漿時,建議選擇具國家健康認證的市售包裝豆漿,才能喝出安心與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春風 的頭像
    春風

    春風

    春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