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JVbtYiMe7IeYlylj4SLPA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長期吃安眠藥入睡,當心癌症風險飆高!台北醫學大學今(29)天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分析健保資料庫發現,只要慢性使用「苯二氮平(BZD)」類安眠藥超過3個月,即會增加致癌風險,且風險最高的是腦癌,罹患風險比一般人高出98%,其次才是食道癌和胰臟癌;但子宮頸癌、乳癌、卵巢癌風險反而下降。


台灣人依賴安眠藥,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4年調查,國人每年服用安眠藥超過3億粒,但除了可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等後遺症,現在更得擔心增加致癌風險。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和其研究團隊,針對1998年至2011年間,罹患腦癌、食道癌、胰臟癌等10種癌症約30萬名患者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使用BZD類安眠藥會增加致癌風險。


李友專指出,研究發現,安眠藥短期影響小,但只要使用BZD類安眠藥超過3個月,符合長期、慢性用藥定義,即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的機率,且風險最高前三名依序為腦癌、食道癌與胰臟癌。


進一步分析數據,服用BZD類安眠藥的民眾,罹患腦癌風險比一般人高出98%,罹患食道癌風險提高59%,胰臟癌的罹癌風險增加41%,膀胱癌和攝護腺癌風險也分別增加39%以及36%。


李友專表示,為何長期服用安眠藥會提高近一倍的罹患腦癌風險,可能與BZD類安眠藥主要作用在神經傳導物質GABA接受器上面有關,因GABA接受器大多分佈在腦部的神經細胞上,不過,這類大數據研究只看得出「現象」,其中的致癌機轉,仍有待進一步人體實驗確認,因為同樣吃安眠藥,子宮頸癌、乳癌、卵巢癌的罹癌風險反而下降。


並不是所有BZD類安眠藥都會增加致癌風險,李友專強調,研究同時發現,新藥風險高於舊藥,像國人用量較大的史蒂諾斯、贊安諾錠、悠樂丁錠都屬於高風險,但煩寧與利眠寧等同樣是BZD類安眠藥,風險則較低。


李友專說,台灣人口老化、慢性疾病多,加上失眠人口越來越多,安眠藥使用情形變頻繁,使用時間也拉長,若與其他藥物長期併用,甚至是本身有癌症家族史的民眾,都應該小心評估使用安眠藥的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春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